新抗震规范,新抗震规范比较
- 工程资源
- 2024-07-17
- 237
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2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
第一步确定设计参数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基本的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类别基本风压楼层高度等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用途等因素第二步进行结构分析 在确定了设计参数之后,需要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建筑物的。
根据设计基本地震作用及其组合,进行结构抗震设计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因素4设防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根据规范中的要求,确定设防地震动参数设防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地震动时间历程等5地震动输入 将设防地震动参数输入到地震动分析软件中,进行地震动输入6。
一级抗震等级指的是具备很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物,能够在强烈地震发生时减少破坏并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通常要求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能够在大震时稳定,基本不会发生倒塌这个等级适用于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医院消防站核电站等二级抗震等级二级抗震等级要求建筑物在中等强度地震中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减少。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是指在地震易发区进行建筑物设计时所应遵循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规范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连接方式地基处理等多个方面首先,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应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避免倒塌或严重。
1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2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3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 4改进了多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2010第211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设防烈度按照地区划分而设定不同的标准。
2010,建筑物被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建筑物分类标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3344条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
8检验验收标准规定了建筑物的抗震检验和验收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符合要求建筑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1合理选址建筑物应建在地势平稳土质坚实的地方,远离河谷山体滑坡断层等地质灾害区域2结构设计合理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该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包括合理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材料。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304 本标准仅列出。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对此。
2010要求,建筑抗震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全球范围内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房屋抗震能力都能满足抗震性能要求不同国家的设计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结构体系等不一样。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内容版权均属于相关版权人和权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权。 请来信指出,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资源均由免费公共网络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勿公开发表或 用于商业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链接:http://m.erjian.cc/ziyuan/2494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