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资源 > 正文

bbs建筑论坛,建筑论坛网站

  

  活动主题:中法城市与建筑论坛——

  第三期 · 历史或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

  主办机构:法国驻成都总领馆 × 大象书店

  活动地点:大象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7月3日(星期一)

  19:30-21:30(19:00入场)

  活动内容:中法建筑大师前沿讲述 × 互动快谈

  活动形式:免 费

  报名方式:发送“城市与建筑论坛+姓名+联系方式+人数”到大象书店微信后台

  (PS:请以私信方式回复大象书店微信公众平台,报名方可受理!在收到后台回复后即为报名成功!)

  大象艺术中心·详细地址:昆明市五华区金鼎山北路金鼎科技园18号平台B座一楼(各导航App输入“大象艺术中心”即可导航到达)

  

法方嘉宾|让-弗朗索瓦·米卢

  让-弗朗索瓦·米卢先生是studioMilou事务所的创办人,1979年成为法国建筑师协会成员,2008年成为新加坡建筑师委员会成员。

  他负责巴黎和新加坡两地的事务所工作,核心业务是纳入现有历史或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大型文化或城市项目。近年来开展的巴黎圣殿市场和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改建项目,获得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认可,并荣获众多奖项。让-弗朗索瓦·米卢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为世界遗产中心在欧洲和亚洲承担了多项技术任务。

  

中方嘉宾|魏浩波

  · 西线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 1997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FFORDING HOUSING”国际建筑竞赛第五名 · 2004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DIVERSECITY”建筑设计作品环球巡回展”最终入围名单 · 2006年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双银奖 · 2012年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建筑、规划双金奖 · 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乡村建筑)唯一金奖等。

  中法嘉宾团队 · 精彩案例呈现

  法国studioMilou · 案例|

  圣埃蒂安戏剧院/卢瓦尔省省会 · 法国

  

  

  本项目原为机械建造厂,studioMilou于2012年在其改造利用国际竞赛中胜出。其场地被选择为圣埃蒂安戏剧院大型改造工程的场地,用以安放法国最古老的国家剧院中心——圣埃蒂安戏剧院。

  这座剧院的成功,鼓舞了圣埃蒂安市投资兴建更加宽阔的剧院,而这也体现了圣埃蒂安戏剧院在为演出艺术赢得更大的社会包容性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bbs建筑论坛,建筑论坛网站  第1张

  studioMilou事务所的设计重点在于打造一处高度互动的多功能空间,其中包括两座适应多种演出艺术的剧场、宽阔的公共区域以及紧密集成的教学、技术和行政设施。

  本设计并未大幅改动项目场地,这一点与studioMilou对待文物建筑的做法一致。设计尽量保留了现有结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重点将主厅复原成项目场地中公共步行区的主干道。同时重视凸显原有建筑结构,并提高对外部结构以及周边区域优美的景观设计的开放性。

  

  

  这座新建的圣埃蒂安戏剧院具备演出所必需的高性能设施,其中包括两个剧场,各有700和300个座位。大剧场设计有多种用途,可在艺术与观众之间实现更好的交流。为此整个空间被设计成一个紧凑的圆形剧场,座椅层独具特色,各排座椅之间虽然排布紧密却很舒服惬意,舞台阔大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前五排高度较低,这也让舞台到观众的过渡更加自然。

  

  西线工作室 · 案例|

  丙安红 · 军团纪念馆/赤水 · 贵州

  

  红一军团纪念馆选址在丙安古镇,古称丙安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601年),现有人口数约为700人。丙安古镇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曾是控制赤水河水路航道和连接滇、川、黔陆路驿道的商贾码头和军事重镇。

  丙安所处的地理位置,绝壁沟深,几乎没有适宜场镇建筑的宽阔平坝,囿于地形限制,又作为西南盐运的枢纽站,古镇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倾角约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势,建造出一幢幢悬空而起的吊脚楼,丙安以纵贯古镇中央的商业街,建立上上下下的“鱼骨型”聚落骨架。

  红一军团纪念馆选址的老宅位于古镇正中央的商业街,由于老宅年久失修已为危房而难以为继,西线工作室只能根据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要求原址重建。

  

  

  建筑主体采用黔北民居的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纪念馆“藏”在一堆老木屋中,建筑物内部的新与外部传统木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榫卯结构(主受力体系应用松木,其余构件采用杉木,木格栅回收原危房的旧木)被大量地运用于竖条木与横穿之间的相互锚固,外墙为内外12mm厚木夹板夹30mm厚保温层,外侧木板回收原危房旧板。

  

  

  为了避免出现纪念馆式的惯用的说教方式,建筑师试图塑造出一类氛围场所,通过吸引人们在对建筑场所的阅读来完成对历史的阅读。纪念馆以线条般的密集组织结构制造出一种极端的空间氛围,刻意调控建筑物顶部光的出现方式,通过竖条木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放大空间,使视线变得通透,木阵成为控制室内的新秩序,用于悬挂展示图片和原版资料,通过室内线性木条列和纪念馆上部光的运用,制造出一系列光明、黑暗、浴血的氛围,唤醒了那个场所中的“红色记忆”。

  

  

  “建筑在行动 · 城市在更新” · 项目背景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法国城市规模的大幅扩张,带来了经济的变革与城市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城市中心区活力的衰退。

  上世纪90年代是法国城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人们开始寻求城市的集约化建设,控制城市的蔓延,激发城市中心地带重现活力。尤其关注城市老旧街区的社会、经济及规划问题,城市更新的概念随之浮现。这与1992年里约地球高峰会议上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理念不谋而合。

  从此,城市开始自身重塑。尽可能地对已有的城市资源进行利用、调整和恢复。城市住宅的功能和种类开始多样化,居住环境愈加惬意和令人向往,社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

  法国驻华使馆每年举办“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致力于探讨建筑与城市规划问题。2017年将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举办5场讲座。

  每场讲座围绕城市更新议题的一个侧面展开,每次活动将邀请一位法国城市规划或建筑领域的专家介绍其开展的项目和相关思考,同时也将邀请一位中国专家进行介绍,最后与听众进行讨论。

  该系列讲座也与2017年《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以法国的城市更新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形成呼应。

发表评论